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其中人民币跨境使用便利度的提升成为关键一环。近期,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与金融创新举措的实施,人民币跨境使用便利度正迎来前所未有的突破契机。
在全球金融格局中,上海正稳步迈向世界级金融中心的征程。近期,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外汇局、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印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为上海提升国际金融中心能级注入新动力。这一方案的出台,与上海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既有成就、现存不足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紧密相连。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深化金融制度型开放,加大金融支持“走出去”企业和“一带一路”建设力度,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外汇局、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印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信息显示,截至2025年2月末,涉农贷款余额为51.88万亿元,同比增长8.9%;2025年前两个月新发放的普惠型涉农贷款平均利率降至4.52%。2025年1-2月,农业保险提供风险保障0.91万亿元,同比增长12.28%。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改革完善人身保险行业营销体制,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转型,金融监管总局近日印发了《关于推动深化人身保险行业个人营销体制改革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财政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隐性债务问题作为财会监督工作的重点内容,持续保持“零容忍”高压监管态势,严肃查处新增隐性债务、少报漏报隐性债务和隐性债务化解不实等违法违规行为,推动有关地方和部门依法依规问责。
在全球金融格局深度调整、经济一体化持续推进的当下,人民币跨境支付领域喜讯频传,诸多关键数据彰显出其取得的重大突破,一个更加多元、高效的国际支付体系正逐步成型。
金透社4月17日 | 德国法兰克福当地时间17日,欧洲央行宣布将存款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2.25%,这是欧洲央行继2024年6月开始降息以来的第7次降息。图为位于德国法兰克福的欧洲央行欧元广场。中国金融网版权图片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国家网信办、国家数据局近期联合印发《促进和规范金融业数据跨境流动合规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金透社4月17日 | 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24年,中马跨境人民币业务收付金额超3000亿元,在全部东盟国家中排名第二位,同比增速达29%;其中,货物贸易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超1000亿元,同比增长16%,占同期中马货物贸易本外币跨境收付的比重为24%。2025年一季度,中马跨境人民币业务收付金额为1020亿元,同比增长27%。
4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介绍2025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发布数据,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1875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713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11903亿元,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195142亿元,增长5.3%。
在金融领域,数据如同精准导航的指南针,为政策制定与市场运行指引方向。近期,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联合印发《金融 “五篇大文章” 总体统计制度(试行)》(以下简称《制度》),这一举措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将对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的发展产生全方位、深层次的影响。